标题摘要内容

研究成果


团队成员王一迪参会AMIC并宣读论文
来源: | 作者:yidi | 发布时间: 2019-07-03 | 611 次浏览 | 分享到:

617-619日,亚洲媒介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Asian Media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entre,简称AMIC)第27届年会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传媒学院举行。今年年会的主题为“传播、技术与新人文主义”(CommunicationTechnology and New Humanism),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当下亚洲国家在传播、技术以及社会文化层面的考察,审视并考察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何为人类?”“什么是新人文主义?”等关键词进入与会者视野中。

27AMIC共有5场全体会议,分别探讨了传播、科技与新人文;交流、人权与民主;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亚洲传播理论与研究议程;理解人文主义和后人文主义;媒体和信息素养的新文明维度。除全体会议外,会议下设多个分论坛涉及相关的议题包括:再造传播——亚洲哲学、信仰与文化,理解后人文主义,后真相时代的传播,大数据与小数据,社交媒体与社会公益等等。与会的嘉宾来自中国、泰国、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等多个亚洲国家及地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校等机构。



其中,MUST团队学生王一迪在“Communication in a Post-truth Era: Disinformation, Misinformation, and Fake News”的分论坛做了题为“Disguise of health misinformatio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its source and narrative”的论文,介绍了伪健康信息在中国当前流行的态势,并分析了中国的伪健康信息的信源组成以及表达特点。论文中认为,伪健康信息多是采用个体网民以及无明确的信源,但其中也不乏专业信源与官方信源,增强其权威性与可信度。这也是伪健康信息伪装自身的说服策略与手段,通过时空上遥远的伪装与时间的证明来施展说服策略。对于伪健康信息的传播者而言,他们抓住了国内受众的心理,利用了现实的障碍。



同分论坛有来自菲律宾、印度等国家的学者针对虚假新闻、如何核查新闻以及新闻核查网站建立的实践等角度进行了论文的宣读。分论坛主持人Sumaya Kubeisy认为本分论坛的论文均为非常有趣的研究,能够关注伪信息、虚假新闻所带来的危害,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她也谈到建立事实核查网站的实践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并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更多的探索。